?
第一批B2C渠道商應當起始于電子商務元年,即1999年。這一年,有極少數人開始在易趣網上開出一個小小的店面,放上他們感興趣的商品。他們的規模很小,通常是個人,絕大多數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當時,絕大多數品牌廠家(不管是大品牌還是中小品牌)都對電子商務不屑一顧,他們的重心在傳統線下市常正是利用這個市場空白,第一批B2C渠道商應運而生。他們一邊聯系著B2C網站,一邊聯系著經銷商,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天地。
從2008年開始,這一局面開始受到電子商務變化強有力的挑戰。隨著網購的強勁發展和普及,品牌廠家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常渠道為王,中國的品牌廠家向來希望把所有的渠道抓在自己手里,顯然不可能看著這一批B2C渠道商輕松坐大。同時,線下和線上渠道沖突,品牌廠家勢必介入線上渠道的經營。尤其是一些一線品牌廠家,紛紛組建自身的電子商務團隊,制定自己的電子商務規則,強勢進入,第一批B2C渠道商應聲而倒。
這一過程最典型的莫如國內某知名運動休閑服品牌。最初進入B2C平臺的并不是品牌廠家自己,而是渠道商老A。他一開始并不是向廠家直接進貨,而是通過一實體經銷商。隨著老A的壯大,實體經銷商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順理成章地,老A開始直接從廠家進貨。廠家也借此了解了老A所有的貨品流通,開始摸清電子商務市場的現狀和潛力。
一年后,該廠家強勢進入電子商務市場,重新制定游戲規則,直接對接主流大型B2C。廠家持有各種資源,B2C渠道商日益式微,最后全面落敗。畢竟在這場游戲中,最終成為京東的概率永遠是微乎其微的。
這一類B2C渠道商,相當于給品牌廠家打工的,故稱為打工派。但是他們學會了老板的生意經,反過來為經營自有品牌打下了天然基矗
偶遇派
偶遇派是一開始給B2C商城供貨的傳統經銷商,他們是被裹挾著進入電子商務的B2C渠道商。
在一些網購平臺發展之初,比如京東商城,整體的銷售量還不大,又采取和傳統渠道不同的價格體系,幾乎不可能和一線品牌廠家,甚至二、三線品牌廠家直接合作。但他們又需要這些不錯的品牌來支持門面,畢竟消費者認這個。無奈之下,他們找到了這些品牌的傳統經銷商。
這些經銷商基本不懂網購,但他們很清楚自己身上背負的銷量壓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能出貨就成,能完成銷量任務就成,能獲得返利就成。于是他們偷偷告訴B2C采購經理,我們達成君子協議,你賣我的貨,但不能告訴別人貨是從我這里走的。
于是他們就莫名其妙地“上了網”,成為B2C渠道商的新興群體。但嚴格來說,他們還是傳統的經銷商,只不過一不小心路過網購這個藍海而已。
現在B2C日漸壯大,已經不再滿足于和傳統經銷商合作,他們有資格和廠家直接談判了。至此,農村包圍城市成功結束。
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于最早和京東合作的那批3C渠道商。他們本來只不過是北京以及周邊市場的實體經銷商,在銷量任務和返利的雙重引導下,他們不動聲色地給京東供貨,成為京東最早的一批B2C渠道商。當然他們同時也給其他B2C發貨。但是京東強大后,必然會繞開他們,直接和品牌廠家合作,廠家也樂得甩掉中間人。
但是,只要還有新的B2C成立,只要還沒有能力直接和廠家合作,這一批經銷商依然還有其市場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