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城晚報》近日追蹤被曝光的3家山寨蘋果店,讀來引人入勝。本來,記者此行是為維護消費者利益,順便幫蘋果公司打假,沒想到“蘋果官方”的回應卻不領情,說授權店和非授權店內的iphone產品在質量和真偽上沒有區別,主要區別在于進貨渠道和價格,并不存在一些“真貨”、“假貨”之說。
盡管蘋果官方授權店認為山寨版蘋果店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為類似的裝修風格讓消費者以為自己是到了正規的店里購買了產品。然而再看消費者的反應,鮮有覺得上當受騙而到處投訴的。也許蘋果官方授權店的擔心有些多余,絕大多數“果迷”對于正版機和山寨機是分得清的,而昆明市場的一些山寨蘋果店超強的模仿能力和低廉的價格,足以使“真貨”、“假貨”之說幾乎“不存在”。
山寨蘋果比達芬奇家居高明多了,后者被曝光從東莞的“山寨化學家居廠”出發,裝上貨輪,到意大利海港“一日游”,又拉回國,成了“百分百意大利原裝進口家具”。達芬奇在新聞發布會上不得不承認,和國內廠家有一些合作,所用原料一些不是實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達芬奇如果像山寨蘋果一樣,敢于承認生自山寨,用“山寨價格”和意大利原裝家具進行競爭,當不至于落得個被紛紛退貨的下常
我這樣說,并非鐵了心做“山寨迷”,只是覺得,唱高調沒用,中國的假貨要升級,一下子升級成蘋果手機不太靠譜,不妨先升級成山寨版產品,從粗糙的山寨版再升級為精密的、幾可亂真的山寨版。從假貨上的中國到山寨上的中國,再到自主創新的中國,這個希望是有的。
然而,“果迷”們如果一直在山寨中玩物喪志,崇洋媚外,不思進取,產業升級將異常艱難。某律師認為,中國消費者無論在授權店還是非授權店購買的蘋果產品,購買的無論是大陸行貨還是香港行貨、歐版或者美版,最終受益的都是蘋果公司。看到這一點,足以使我們增強一點走出山寨的緊迫感。
我以為,“蘋果產品在中國銷售渠道如此混亂”只是表象,既然無論怎么混亂,最終受益的都是蘋果公司,蘋果產品還怕亂嗎?這體現了蘋果這個成功品牌的傲慢。蘋果在制造環節和銷售渠道方面沒有什么值得傲慢的,但在創造品牌方面有傲慢的底氣,蘋果老板喬布斯有句名言:“一個人,一張桌子,一臺電腦,就能改變世界。”蘋果公司的總部只有幾幢在中國算不上地標的辦公樓,卻是當前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各種版本的蘋果產品絕大多數由眾多的臺灣IT企業代工,這些代工企業又在中國大陸沿海和內地建立大量的代工廠。蘋果公司把容易引發“連環跳”的代工廠和難以掌控的部分銷售渠道交給別人亂,自己只牢牢掌握品牌。我們無需為“蘋果之亂”擔憂,該擔憂的是我國企業在產業升級中有沒有品牌意識。
一些山寨產品及山寨店“質量沒問題”的信息,預示著技術模仿階段已經到達一個高峰,有條件向創造自主品牌的高峰攀登了。而像達芬奇家居這樣的企業,在模仿能力上不亞于山寨蘋果店,為什么不可以創出自主品牌?說到底,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缺的不是技術和聰明才智,缺的是在達芬奇、喬布斯面前的自信和一份傲慢,缺的是不造假的“中國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