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在提要求的時候,通常會采取比較婉轉的方式。比如:"希望你可以考慮一下這種可能性,也許哪天你能……"我發現,如果我直截了當地反問提出要求的人:"你的要求是什么?"那么我和對方都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和精力。大多數人更欣賞直接一點的提問方式,也就是明確說出提要求的目的或原因。
想一想你是如何提要求的?回憶一下你最近提過的要求,把它逐字逐句地記錄下來,看看是否包含了如下要素:
1、詢問者是誰?
2、被問的對象是誰?
3、行動——想要的結果是什么?
4、滿意的條件——你如何知道事情已圓滿完成?
5、時限——何時完成工作?
聽者必須了解這所有的五個要素,否則你的提問可能只是在自找麻煩。有必要的話,可以反復確認:"能不能給我講講你是怎么理解的,我想確認自己的解釋是正確的。"
提要求的人不要接受模棱兩可的回應,如"我試試"、"也許……我會考慮的"或"我想我能做這事"。也就是說,對方的回答應是下列四項當中的一個:
接受——對方向你明確表示:"好,我會做的。"
拒絕——"不,這行不通。"他同樣表示:"我肯定不會做這事。"
還價——"不,這一件事情我不做,不過我可以……"這將會為你帶來下一輪的"談判"。
許諾——對方承諾稍后再做出決定:"現在還說不準,不過周二中午我會給你回音。"
請注意,許諾做某事的時候,一定要確定完成的期限。否則這就根本算不上是許諾。如果對方確定不了,就要問一下他們有什么條件,并向他們(或其他人)詢問,需要做出哪些決定。
如果對方答應了你的要求,卻沒有考慮到自身的需求與阻力;甚至連你自己也忽視了對方的具體情況,那么你就很難提出恰當的要求,或者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因此,有必要先解決后顧之憂,消除潛在的障礙。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對方清晰的承諾。
如果你能事先考慮到人們對要求的回應,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并避免日后出現麻煩。通過練習,你將學會如何向他人提出更清晰、完整的要求,驗證他們的想法,并建立起牢靠的承諾。
當你開始更直截了當地提要求時,人們或許會感到有些不習慣。這很正常。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正在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也希望他們能參與到"實驗"中來。有時,些許的不適感是取得更好的結果與關系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