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中秋節的時候,批發市場里秋裝早已上市,2020年9月初正是零售商瘋狂備貨的時候,每天形形色色的進貨商,來來往往,整個童裝批發市場里,熱鬧不已,今天終于平靜一些了,因為我們批發市場并不是品牌的,所以來進貨的,也一般都是做散貨的。
其實好早以前,我便發現,進貨商的進貨方式大不一樣,有一部份進貨商一到市場,便直奔熟悉的檔口去,走幾家就搞定了貨,不慌不忙,輕松愜意,進的多補貨的也快,而有些客戶,拎著包到處奔走,東瞧西看,東家一手,西家兩手,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像一陣風似的吹進店里,指著一個版問下價,還沒等店主或營業員反映過來,便又似風一樣的走了,如果你想著介紹幾個版給他看看,那也是不可能,往往這種進貨商,每次拿的貨少,補貨也是很少的。
為什么同是散貨進貨商,有的人進貨輕松卻賣得更好,有的人進貨累得半死,回家賣貨卻又慢呢?想想了,根據個人經驗,寫點小小的建議,至于各位是否認同,或是否有真正的意義,那么就待大家討論了。
首先,我個人認為,到處找貨,到處拿一兩手貨,不是很明智的進貨方式。相當一部份散貨進貨商喜歡到處奔走,東拿西拿,他(她)們總覺得自己眼光好,經驗足,相信自己親自挑選的款式才會好賣,相信跑的檔口越多,越能找到好貨,越實惠。當然這樣做,他們肯定也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但是,這樣做,弊端是不是很明顯?
其一,這樣的進貨,實在太累人,效率的高低,外人只怕也無法評說了。如果僅此一次,花個幾小時也許不算什么,但是次次都要如此,讓人疲于奔命,怎么受得了?我總是對一些客戶說“真的佩服你們,晚上坐車,然后滿市場的轉,還要提著大包小包的貨,不用說還要看什么款式之類的了,就是讓我純這樣轉著,我也趴下了。”
其二,我們做生意的,總是說要長期合作,但是如果這樣東拿西拿的,勢必長期沒有固定的合作對象,那么又怎么能得到供貨商的各種支持呢?雖然你滿世界的拿貨,但處處都是陌生人,只怕誰也不會照顧你了。
其三,每次從不同的地方進貨,能形成自己統一的風格嗎?我們都道,做生意,就是要長久才有得賺,長久了,形成自己的店鋪風格,便會有自己忠實的客戶群,如果經常變動風格,那么自己的顧客群也無法穩定下來,換一批貨,就換一群顧客,生意很難維持穩定地增長。很多人說,我是做散貨的,沒有什么風格,見到什么好看就進什么貨,我的客戶群都是小鎮上的人,也沒有什么風格要求,只要好看的,價格實惠的,也就會買。其實這樣就大錯特錯了,不是只有品牌才有風格,也不是只有城里人,才會有自己的風格,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選衣標準,不信你可以試試,就算是農村的老婆婆,她進店買你的衣服,也會有她的一套理由。
最后,長期憑個人眼光和經驗進貨,不免受到一定的局限,也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也是存在一些風險的吧。有些客戶,進店后只看自己喜歡的款式,店主介紹其他的版,他總是說“我不喜歡。”我總是對這樣的客戶說“你是開店做生意的,是賣給不同的人,并不是你自己的孩子穿著,每個人都要不同的喜好,你總不能所有都按你自己的意愿來吧。”
讓我總結了這么多條的不足,不知道你是否相信這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進貨方式?如果你是散貨進貨商,進貨便花費了你如此多的精力,那么你回去后,還有多少精力來研究賣貨的問題呢?如果賣貨的問題沒有研究好,那么店里生意又如何好得起來了?那下次進貨,是不是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惡性循環,只怕你對這個童裝店的經營也就沒有信心了。
?